
3月7日,幾名生態攝影師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境內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裏,拍攝到3只棕頸犀鳥影像。根據觀測和影像判斷,3只棕頸犀鳥為2只雄鳥和1只雌鳥。
3月7日自然生態攝影師拍攝到的棕頸犀鳥。(曾祥樂攝)
“棕頸犀鳥在國內分佈於雲南和西藏,雲南有據可考的影像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攝影師在西雙版納拍攝到的圖片。”西南林業大學教授韓聯憲説,“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科考調查中,我們在德宏有村民訪問記錄,但一直沒有影像作證,這次拍攝到的影像充分證明了棕頸犀鳥在雲南有分佈。”
棕頸犀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是列入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》附錄一的瀕危物種。盈江縣觀鳥協會理事長曾祥樂説,棕頸犀鳥通常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偏冷山區,下一步協會將進一步摸清它們在盈江縣的分佈和繁育情況,以便更好地研究和保護該物種。
3月7日自然生態攝影師拍攝到的棕頸犀鳥。(何海燕攝)
據介紹,盈江縣目前有記錄的鳥類種數達710種。雙角犀鳥、花冠皺盔犀鳥、冠斑犀鳥均在盈江縣有穩定的觀察記錄,加之這次記錄到的棕頸犀鳥,國內有記錄的犀鳥中僅差白喉犀鳥待發現。
3月7日自然生態攝影師拍攝到的棕頸犀鳥。雙角犀鳥、花冠皺盔犀鳥、冠斑犀鳥均在盈江縣有穩定的觀察記錄,加之這次記錄到的棕頸犀鳥,國內有記錄的犀鳥中僅差白喉犀鳥待發現。
説話間,新烙的燒餅已經出爐,老闆娘給我挑了四張熱騰騰的燒餅,而那四張冷的被她放在了一邊。為了能吸引更多顧客,表哥認真研究板栗的各種做法,加上板栗本身的質量也是上等,表哥的生意越來越好。
認清自己的位置,才能遠離傲慢,減少犯錯,踏踏實實地往前走。唯有認清自己的能力,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,才能在這個紛繁的人世間更好地生存下去。唯有認清、認準自己的目標,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,越走越遠。
《涇野集·呂柟》中有一個“西鄰五子”的故事,鄰居有五個兒子,樸實兒子種田,機敏兒子經商,瞎眼兒子算卦,駝背兒子搓麻線,坡腳兒子紡線,五子雖各有缺陷,但都勤勉肯幹,吃苦耐勞,“皆不患於衣食焉”。晏子聽了越石父的話,趕緊和他道歉,還設宴款待了他...
微信頭像不光記錄了生活,也儲藏了心情。我身邊就有個這樣的同事,他喜歡用風景畫做頭像。前年一起去青島旅行回來後,他的大海頭像就再也沒換過。有次問他為什麼這麼就不換頭像。而比頭像更重要的,是你怎麼對待自己的生活。
1、凡本網註明"來源:竹溪新聞網"、"來源:竹溪論壇"或"來源:今日竹溪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於竹溪縣融媒體中心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,並註明來源,違反上述聲明者,竹溪縣委機關雜誌社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竹溪新聞網註明"來源:XXX(非竹溪新聞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,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,可與本網聯繫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電話:0719-2729868 0719-2722699